你的腦海裡有千頭萬緒,有千千萬個想法不吐不快,但當你提起筆或者打開筆記本準備寫點什麼的時候卻發現不知該從何寫起,有一種「提筆就怕」的感覺。道理聽過無數遍,依然寫不好一篇稿。這究竟是什麼原因?
其實寫作並不是一件難事。勞拉布朗在《完全寫作指南》就曾提到過,寫作的步驟無非就是六個:目標、讀者、頭腦風暴、組織文章、寫初稿、修改。這是一個線性的操作順序,從理論上來說,如果你嚴格按照這個順序來操作,你就會寫出一篇結構合理、邏輯嚴謹的稿子。
但這並不適用每一個人。畢竟不是每個人都有這樣嚴謹的線性思維。於是他便提出了圓盤操作理論,將這些步驟刻在一個圓盤上,分成六格,指針轉到哪裡就執行哪個步驟。
具體的操作需要你們自己動手,這裡我只對各個步驟做一個簡單的拆解:
一、確立明確地目標
既然要開始寫作,那你想寫什麼自己總知道的吧?我是以寫故事為主,寫作的目的就是把腦袋里奇思妙想的片段或者一閃而過的靈感記錄下來,編成故事,講給喜歡的人聽。
所以我的目標就很簡單,我是要寫故事的,那就按照起因、經過、結果這個順序寫下去就好了。
那麼你寫作的目標是什麼呢?問問自己,多問幾遍,問明白了,是不是寫起來就容易多了?
我在收到別人的信息的時候,我會注意看。如果只是問我「在不在」、「忙不忙」的我基本上不會回復,因為我不知道你找我乾嘛,我也沒那麼大的好奇心去猜測你找我的目的。我希望給我發信息的人可以簡單直接一點,有事說事,告訴我你想要什麼,你找我的目的是什麼。
那麼你就會問了,發信息跟寫作有什麼關係?你講這麼多不是廢話嗎?
好吧,我承認,關係是不大,但道理不是一樣的嗎?
同樣的要明確目標,知道自己要幹什麼,那說起話來,寫起東西來不就有條理順序了嗎?
人常說「下筆如有神」就是目標明確,心裡有底,手上才有料。
如果你的第一步不是明確目標,那這一步可以作為復查。你拿著你寫的稿子來對比,你想要的這些目標是否已經表達清楚,你是否已經準確表明你的目的,如果答案是肯定的,那麼你的方向就不會歪了。
二、讀者
再來說讀者,說簡單點,就是你這篇文章你想要給誰看,你希望得到什麼樣的回應。有句話叫做「看菜吃飯,量體裁衣」,本意是做事要從實際出發,那寫作也要從讀者出發。
近年來,各類網文大火、十萬加的爆文頻出,如果你去仔細地研究一番,你就會發現。這些文章之所以如此火爆,並不作者的文採有多麼斐然,妙筆生花,而是他們迎合了讀者的口味,可以說他們的技巧非常高明。他們知道讀者想要看什麼文章,知道他們的讀者喜歡什麼類型的信息,也明白他讀者看完之後會有什麼態度對待這篇文章。
站在讀者的角度來思考問題,要讓他們看懂、讀透,並且產生共鳴,如果還能從中受益,那你寫作的目的就達到了,至於結果,自然就不用去擔心了。
三、頭腦風暴
這是老生常談的話題了,關於它的操作方法,我就不做贅述了。你們在網上搜索一下,結果肯定多得讓你目不暇接。我只說一點個人的心得。
前面說過筆者是以寫故事為主的,自然也有中長篇的小說。我把這個「頭腦風暴」理解為靈感,或者叫腦洞。
我看的書比較雜,腦海裡經常會閃現各種各樣的靈感,一個片段、一個場景、一句話,甚至是一個詞、一個名字。於是我便將這些都記錄下來,然後從其中一個點延伸出去,以此為基礎,繼續開腦洞。
一個腦洞就是一個事件點,然後將這些事件點通過某些因素連接起來,就像樹杈一樣,枝丫多了,最後就變成了參天大樹。
前面說過,並不是每一個人都按照目標、讀者、頭腦風暴、組織、寫初稿、修改這個線性順序來寫作的,我就是其中一個。我寫作就是從這個「頭腦風暴」開始。(我相信有很多人也是這樣的吧?一有靈感就提筆寫下,寫完了就發出來,然而下一篇不知道在哪裡,什麼時候能寫完。)
四、組織文章
說到組織文章,不得不說一下列提綱。我相信很人多,包括我自己在內,對列提綱都不是很擅長,但這是組織文章很有效的一種方法。
我們在列提綱之前要先想想,我們要寫怎樣的一篇文章,以及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麼。
如果是一篇應用類型的文章,我們可以選擇循序漸進式的提綱;如果是記敘類型的文章,可以按照時間節點來寫提綱;如果是建議類的文章,比方說你想要提什麼意見或者說服某人,那就可以按照原因的重要程度來寫,最重要的因素放在最前面,最能讓人無法拒絕的理由作為總結,往往能起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那麼應該怎樣來寫提綱呢?
我把列提綱理解為「搭骨架」。
寫文章就好比是在糊一個紙人。從腦袋開始,脖子,肩膀,兩只手,然後是身子,兩條腿,一雙腳,從上到下,架子搭好了,然後再在外面糊上紙,畫上眼睛鼻子嘴巴,一個紙人的大致輪廓就出來。
寫文章也是一樣,我們經過頭腦風暴之後,把幾個重要的因素列出來,也許剛開始的時候非常鬆散,你不知道哪個是重要的,哪個是可以一筆帶過的。那就給這個提綱列表排排序。按照時間順序、主次順序一一理順。
然後你就會發現,其實一篇文章裡面要說的就這麼幾個點,這時候就可以開始寫初稿了。
五、寫初稿
在我認識的文友當中,有將近三分之一的人不喜歡列提綱,而是直接開始寫初稿。
他們從頭腦風暴之後,換句話說,就是他們一有靈感就下筆開始寫,寫到哪兒算哪兒。這樣的情況就很容易出現「卡文」的現象。所以我經常會聽到他們抱怨「沒靈感了,寫不下去了」。
寫初稿,我理解為:骨架搭好了,往裡面填「血肉」,讓「紙人」豐滿起來。
並不是說一上來就開始寫初稿不好,而是這樣會容易產生寫作焦慮。很多人對自己的要求太高,總想著可以一步到位,這樣不僅給了自己太多的壓力,而且很容易產生落差感,寫出來的東西跟自己預期的差太多,沒有達到想要的效果,久而久之,就會對自己產生懷疑,對寫作便堅持不下去了。
每個人都不是生而為作家,想要寫得好最重要的是不斷筆。我曾經停了將近兩年的時候沒有寫東西,當我再拿起筆的時候,我發現我已經沒有感覺了。腦海裡想法千千萬,卻一個字也寫不出來,不僅知識儲備不夠我的意識需求,甚至連語言的組織能力都退步了很多,經常不知道該如何表達心中所想。
所以,寫作不能停。寫初稿也一樣,一旦你開始寫了,就不要停下來。
就算你發現你自己寫的不好也不要停,等到你把腦海裡的靈感寫完了,你再也寫不出什麼了,或者當你開始質疑「握了個草,我為毛要寫這些東西?」「臥槽,我寫得這是什麼鬼!」的時候,你就可以停下來看看,你寫得這些東西是你想要的嗎?跟你的目標一致嗎?能讓你的讀者喜歡嗎?如果都不是,那就需要開始修改了。
六、修改
正如前面所說,沒有人生而為作家,也沒有人可以真正的做到一步到位,寫出完美的、不需要修改的初稿。
我把修改看做是「賦予文章靈魂」。女媧娘娘捏泥人,捏完之後尚需要吹一口仙氣,泥人才會變成活生生的人下地蹦躂,私以為,修改,就是這口仙氣。
修改,並不是說你的文章不好,它有很多方面的意思,從反思、重寫到校對、改錯別字,要改什麼,很大程度取決於你的文章目標是什麼,你的讀者喜歡這樣的文章嗎?
如果文章太長,可以分幾次修改。如果你不知道該怎麼改,那就請別人幫你。我們常說「當局者迷」,你寫完文章之後,你的思維還停留在文章內容裡面,很難跳出來以旁觀者的態度來審視這篇文章,所以請你的讀者來幫你,是一個很好的修文辦法。
如果你堅持要自己改,那就休息一下,把它放到一邊,等過幾個小時,你再回頭來看看。說不定,對這篇文章,你又有新的想法了。
一篇文章通常要修改好幾次,才能成為一篇真正的優秀的稿子,修改,就是讓你的文章「活起來」、「有靈魂」、「有思想」。
以上便是個人對寫作六個步驟粗淺的理解,如果你看完之後覺得有用,幫到你了,我很開心,我寫這篇文章的目的也就達到了。